WFU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間歇性斷食讀書心得與實作分享






間歇性斷食,一天只吃一餐的概念,在以往的醫學或營養學上是難以接受的一個觀念,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導一定要吃早餐,三餐要定時,少量多餐,少油少鹽....

但是這樣的作法,看到的卻是愈來愈多中年發胖的人,每個人都有脂肪肝,這樣的狀況就要反思我們的飲食習慣與方式,真的對嗎?

再加上自己身為腸胃科醫師,常常叫病人少量多餐,少吃油多運動,可惜病人每次回來還是脂肪肝,體重還是一樣沒變化,甚至愈來愈重。

自己也深受反覆體重起起伏伏之苦,少吃多運動,控制熱量,每天有氧運動跑步,但是往往只要沒有持之以恆,體重就開始反彈飆升,所以我就得每天吃得少,斤斤計較每份食物的卡洛里,花個一個鐘頭去跑步才能維持體重不飆升嗎?

後來接觸到生酮飲食,開始看一些國外在強調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,在後來看到一位加拿大腎臟科醫師寫的一本書 “ The Complete Guide to Fasting: Heal Your Body Through Intermittent, Alternate-Day, and Extended ”(目前只有英文版),裡面有一章是提到短時間的間歇性斷食,所以我就採用間歇性斷食搭配防彈咖啡來作為自己減重的方式。

以下是間歇性斷食的一些理論依據,主要提到的理論是造成肥胖,胰島素是很關鍵的因素。
胰島素分泌過多,會讓身體將多餘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,所以要體重下降,減少脂肪儲存,就要先降低胰島素分泌。

在減重的時候,其實吃東西的時機跟你吃的食物是一樣的重要,斷食 “Fasting” 的原理就在透過每天進食的時機,來讓身體在一天的時間的胰島素分泌不要過高,同時改善胰島素抗性。

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

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

作者:范峻維醫師


今天下診後,接到一位老病人的兒子從Line傳來訊息

" 范醫師,我媽媽最近耳朵又開始耳鳴,去急診抽血,發現血紅素又掉到 6 mg/dl(正常值約在12以上),輸完血有症狀有比較改善,可以拜託你再幫我媽媽的胃做止血嗎?"

這個老奶奶已經80幾歲,是我剛升上腸胃科主治醫師 ,輪調到一般內科病房收的病人。當時老奶奶因為長期貧血解黑便,從新竹被轉院過來,疑似上消化道出血,但是卻找不到出血點, 胃鏡報告都只是打胃發炎而已。

奶奶輾轉了好多家醫院,都沒辦法解決疑似消化道出血的問題,最後就被轉介到我們醫院;我們就幫她再做一次了一次胃鏡,結果發現胃裡面,根本不是什麼胃發炎,而是在胃幽門位置有許多異常小血管增生,看起來就像滿天星斗一樣,是俗稱的西瓜胃(watermelon stomach);這些異常增生的小血管會不斷滲血,所以就很容易有貧血的症狀。